今年以来,市高新区纪监工委多措并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励广大干部职工提振信心,积极改革创新、大胆干事创业,护航“双招双引”跑出加速度。
严管厚爱,用活减负增压“双向阀”。容错纠错,激发内生动力。积极协助区党工委出台容错纠错工作办法,明确容纠范围、判定标准、认定处理程序等,进一步解放思想,激发广大干部职工担当作为,为全区双招双引、项目建设提供广阔干事平台,夯实制度保障。据统计, 1至9月,市高新区新签约工业大项目12个,总投资达128亿元,新引进科创平台6个,位居全市前列。执纪问责,强化履职担当。坚持问题导向,实现监督全覆盖,直插基层一线、企业一线,精准排查问题,严肃执纪问责,倒逼责任落实。今年以来,开展不定期廉政提醒、廉政谈话300次,及时掌握党员干部思想动态、疑点痛点,将工作前置,做好风险管理,治之于未病。
去故纳新,当好营商环境“净化器”。破除陋习,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聘请19名特约监察员,搭建双向互动平台。通过定期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培训,提升履职本领,鼓励以多种方式对党工委、纪监工委、党员干部、监察对象进行监督;建立日常工作联络机制,定期召开分析汇报会议,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10个,破除陈规陋习,为企业减负。创新举措,打造“满宜办”服务。建立评价机制,量化指标,奖优罚劣。出台“流动红旗”和“金牌店小二”评价方案,促进全区把“双招双引”作为第一要事、第一抓手,真正把“企业的事就是我们的事”落到实处。紧紧围绕市场主体和企业关切,奔着解决问题补短板、强弱项,明确责任部门和整改时限,规范交办问题。通过对办理时效、服务态度进行评价,对优化营商环境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采取颁发流动红旗、通报表扬等形式进行表彰。结合“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工作,走访企业400余次,解决问题49个,持续增强了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廉”通包保,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防火墙”。丰富载体,畅通政企监督渠道。共同打造大观区检察院检察工作室,先后开展“送法进企”等活动,助力全区法治建设。建立监企共建机制,常态化开展共建活动,分别与中国化学联合体安庆高新区总包部和中铁四局四公司签订监企共建协议。印发《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规范交往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对吃拿卡要、亲而不清、亲而乱为、“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坚决做到“零容忍”、“零延迟”、“零存量”,建立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破坏营商环境负面问题台账,对存在负面问题的拟任人选,在回复党风廉政意见时,据实提出慎重提拔使用等建议,着力形成震慑效应。推动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堂堂正正走进企业,干干净净与企业家进行交往。主动联系,回应企业诉求。通过“四送一服”走访、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等举措,深入一线倾听企业呼声,为企业纾困解难。今年走访调研企业44家70余次,走访2家省级高层次人才团队,收集82个问题,已解决企业经营及项目建设问题5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