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纪监工委突出“三个三模式”,助力“双招双引”十条措施落地落实,在保障执行上精准发力、在监督质效上精准出招、在提升服务效能上精准创新。
一是突出“三个机制”。“第一要事”学。把学习市委市政府“双招双引”实施意见作为专项监督的重要任务,监督高新区在理论中心组学习会、支部学习日、“主题党日”等活动中创新学习,深刻把握优化营商环境的丰富内涵。“第一时间”管。通过区网站、政务服务大厅、问卷调查、走访、会议等多种渠道征集问题和意见建议,进一步畅通网络、电话、信函、来人来访等问题反映途径,确保企业诉求第一时间提出,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把手”抓。区纪监工委书记亲自抓监督,直插一线服务企业,成立纪监工委服务企业工作组,安排专人负责各个环节,根据工作进展适时召开专题协调会,对监督情况进行通报和工作交办,形成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合力。
二是突出“三个举措”。精细梳理底数。收集高新区“四送一服”95家的项目清单,熟悉全区规上企业、重点项目及首位产业在建项目基本情况,分行业从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市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中,选择4个(家)列为区纪监工委营商环境监测点,由区纪监工委书记和纪检监察室主任常态化包保联系。精心开展走访。与区职能部门联合进行实地走访,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面对面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了解企业在高新区发展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发展规划,现场就政策扶持、规模拓展、人才招聘、要素资源等情况进行详细沟通。精准监督闭环。走访调研企业44家70余次,常态化收集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62个,对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分类处置,采取个别交办、部门联合、监察建议等多种监督方式推动解决了51个问题,解决了影响安庆市静脉产业园(一期)PPP项目生产的防护区“17+1”户拆迁、安庆军峰危化品空车停车场项目土地出让等问题。
三是突出“三个创新”。创新沟通载体。持续发挥高新区特约监察员参谋咨询、桥梁纽带、舆论引导作用,进一步优化特约监察员结构,定期召开沟通座谈会,直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高新区的服务效能。建立服务载体。打造驻高新区检察工作室,充分发挥检察室“设在基层、服务一线”的作用;开展“监企共建”,与中化联合体安庆总包部和中共中铁四局四公司纪委结对共建,共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以党建促进山口片区项目建设提速。建设评价载体。对优化营商环境表现突出的部门,采取颁发流动红旗、通报表扬等形式进行表彰;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敢于适用容错纠错工作机制,对适用容错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免责或从轻、减轻处理。(高新区纪监工委)